当前位置:彩妆小说网>武侠修真>从箭术开始修行> 第152章 箭术圆满,不可躲避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52章 箭术圆满,不可躲避(1 / 5)

武道和法术的阶段性目标都达成。

接下来,就该上山打猎了。

“于参将的折子我已经写过,而且走的是通政司六千里神鹰加急,算是时间也差不多该到了。”

“不知道皇帝看到折子后,会不会给于参将正名。”

“另外,许文才的功劳也一并写上去了。”

明州平叛之后。

预备营活着回来的人都得到大量的赏赐。

许文才由于没有任何修为,连武卒都不是,只是得到一些金银,实在有些不公平,这老书生的理想是能得到正儿八经的卧龙封号。

但是有房青云珠玉在前,这种齐名的封号,只怕是很难得到,不过弄个武勋或者文勋也是好的,只能说是尽力为之。

另外京城也有个值得一提的消息,就是在他们当初开战之前,科举考试出了一个新科状元,是他的老熟人,唐盈科。

想不到这小子说考还真就考上了,肚子里还真是有点墨水。

……

京城。

万寿宫。

内阁成员尽聚于此。

“捷报!”

“自从跟东庆国开战以后,安东侯孟去疾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,就接连拿下八府之地,如今已经打进莱州腹地,可谓是连战连捷,大有不可阻挡之势。

“情急之下,东庆派唐王率领十万大军进驻通州。

“接下来如果东庆唐王再败,就能一举收复莱、通、凌三州之地,其中两州都是丰腴之地,还包括紫薇山在内。”

“好!孟去疾有什么需要,都尽力去满足他,缺粮就凑粮,缺饷银就拨饷银,只要他能拿回三州之地,朕就加封他为国公!”

隆庆皇帝龙颜大悦。

议事完毕之后,他转移话题:“对了,有关于陈三石的封赏,诸位爱卿都有什么建议?不妨说来听听,严良、严茂兴,你们父子二人先说。”

“回陛下的话。”

严良坐在小马扎上,悠悠地答道:“陈大人过于年轻,官阶受到武道境界的限制,陛下恩赏的话也只能从勋位方面赏赐。

“再加上携民渡江之后,陈大人就已经受封三品上车轻都尉,如今又在明州立下如此大的奇功,理论上讲,应当直接跳过从二品,直接加授正二品的上护军爵位。另外武道资源方面给他的,也已经最好的,也只能再赏赐一些金银。”

“陛下,微臣赞同!”

严茂兴躬身道:“十八岁的正二品护军,已然是我朝极其罕见的高度。”

兵部尚书高渤附和道:“臣附议。”

“呵呵,低了。”

隆庆皇帝打断道:“朕,准备直接封他为正一品上柱国,如何?”

一片哗然。

“陛下,这是不是太高了点?”

严良犹豫道:“他才是十八岁,参军为将也不过短短两年而已,这个晋升速度,是不是有些太快了?”

“是啊陛下。”

高渤沉声道:“他年纪轻轻就如此大功,要是封赏过厚,难免心高气傲,不然就先二品护军,等个三五年再加授上柱国。”

“臣觉得,没有什么不妥的!”

礼部尚书,唐盈科的父亲唐然开口道:“陈将军四渡洪泽河,如今已经载入兵家兵法,如果不是他立下此等旷世奇功,明州之乱,断然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平息!”

“唐大人,公是公,私是私。”

户部尚书不明意味地说了这么一句,但也没有挑明。

当初选锋的事情,他们有所耳闻。

据说陈三石强杀温秋实,就是为了给唐然的儿子唐盈科报仇。

只是场合不同,很多话都需要拐着弯说。

不能像在凉州的刘巡抚等人,直接跟候公公吵起来。

“我就是在议公事!”

唐然坚定地说道:“陛下的决定极为圣明,上柱国正合适。”

“太子~”

隆庆皇帝拖着腔调:“你觉得呢?”

“父皇圣断,何须儿臣插话?”

坐在马扎上的太子表示赞同。

底下的官员还是在议论。

“这也太年轻了……”

“是啊,当初孙象宗这个时候,都还没有显山漏水呢。”

“这以后要是再立功怎么办?”

“岂不是二十岁就要封伯爵?”

“……”

按照大盛朝的勋阶制度,一品勋阶再往上,就是超品的伯、侯、公、王,一个比一个少,能当王爷的更是只有曹家人,国公目前只有寥寥两三个,侯爵也很少,伯爵有几个,但都是老资历,所以一品上柱国才会显得很高,基本上跟很多老前辈老功臣同等地位了。

“谁让朕喜欢的将军,就只有十八岁呢!”

隆庆皇帝从道袍宽大的袖子中拿出几页金黄色的册子,高高举起给众人展示:“你们看到这是什么了吗?天书!

“董安不惜背叛朕,背叛大盛,造反也要得到的奇兵天书!

“但是陈三石,他拿到手以后,没有任何贪恋,立马就上交给朝廷,更没有弄虚作假。

“这样的忠臣良将,难道担不起一个一品爵位上柱国吗?

“朕,就是要给天下人看看,让他给天下青年才俊做一个表率。”

诸多大臣沉默。

“陛下说的有理,但是……”

半晌后,严良嘶哑地说道:“陛下,上柱国是有硬性规定的,至少一次天功,外加上数次甲等战功,陈大人天功有了,甲等战功的数量却是不够。”

“好办。”

隆庆皇帝倚靠着龙椅,不急不慢地说道:“过阵子把他调去东边战场上,再给他一个立功的机会便是。”

“东边……”

兵部尚书高渤琢磨道:“陛下,凉州在最西,距离莱州的距离是否太过遥远,从凉州调兵过去成本恐怕有些过于高了。”

“朕也没打算从凉州调兵。”

隆庆皇帝沉吟道:“就从京师周边的几个亲卫营里,给他调三千玄甲军,好好的一位将帅之才,手底下没有人用怎么能行呢?”

“陛下圣明!”

“行了,都退下吧,太子留下,房青云留下。”

上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